9月8日下午,由中國商務部主辦的對外投資專題發布會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于廈門成功舉行。商務部副部長凌激出席并致辭。
凌激在致辭中指出,中國不僅是吸引外資的大國,也是全球對外投資大國。截至2024年底,中國在境外設立企業超5萬家,遍布190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流量與存量穩居全球前三。當前,中國正不斷深化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企業“走出去”公共服務體系。
凌激指出,本次發布會首次集中發布多份重要報告及中國在對外投資領域的首個活躍度指數,為企業提供一手國別信息和投資趨勢解析,助力把握國際市場機遇。
發布會上,商務部聯合國家統計局、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202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聯合多家行業商會首次發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躍度指數”。同時,有關單位推出多份重要成果與公共服務產品,包括2025年《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最佳實踐》《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納米比亞/塞爾維亞國別發展報告(2024—2025)》《中國企業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實施指引》及《中國企業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評價規范》,2025年《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英國、柬埔寨、埃及、匈牙利、巴西》《RCEP國家貿易信用環境分析報告》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報告2024—2025》等。
《202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922億美元,同比增長8.4%。截至2024年末,存量規模達3.1萬億美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躍度指數為142,處于高度活躍區間,尤其在東盟、歐盟、金磚國家及制造、批發零售、采礦和物流服務等領域表現突出。
2025年《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最佳實踐》精選37個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典型案例,涵蓋密切雙邊關系、深化合作、維護權益、樹立形象、能力建設與安全保障六大領域,為“走出去”企業和商協會提供實踐參考。
《中資企業國別發展報告》聚焦馬來西亞、泰國、烏茲別克斯坦、納米比亞和塞爾維亞五國,涵蓋國別發展、行業專題及企業社會責任三大類型,深入分析宏觀經濟、營商環境、合作機遇與可持續發展實踐。
《中國企業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指引》和《中國企業境外可持續基礎設施項目評價規范》將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全球首批母國政府推出的相關標準,構建了經濟、社會、環境、治理四位一體的實施與評價體系,為中國企業境外項目提供全面指引,助力“中國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是商務部研究院、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中國駐外使(領)館經濟商務處聯合編制的一款商務部旗艦型公共產品,旨在為中資企業出海提供權威和實用的投資合作信息指引。
自2022年起,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與中國信保資信有限公司每年聯合發布《RCEP國家貿易信用環境分析報告》。2025年版報告基于中國出口視角和信用風險管理理論,運用獨家承保理賠數據,分析區域貿易環境與企業信用特征,通過特色風險指數與信用分析框架,系統呈現成員國貿易信用狀況,為企業拓展市場、防控風險提供支持。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報告》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編寫,全面系統地分析了2024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發展狀況,涵蓋各地區與專業領域市場,并分享企業實戰案例。本報告可為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政府部門及研究機構把握行業動態、謀劃合作與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本次會議發布的對外投資有關公共產品,涵蓋數據統計、行業指數、實施規范、國別指南等,這既是政府部門優化對外投資公共服務的務實舉措,也是助力企業把握國際機遇、防范投資風險,推動中國對外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