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王奔, 唐家杰, 楚閎迪, 張棋. 砂輪種類及冷卻方式對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磨削質(zhì)量的影響[J]. 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 2025, 45(2): 163-175.
WANG Ben, TANG Jiajie, CHU Hongdi, ZHANG Qi. Effect of grinding wheel type and cooling method on grinding quality of SiCf/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J]. Diamond & Abrasives Engineering, 2025, 45(2): 163-175.
doi:10.13394/j.cnki.jgszz.2024.0008
全文信息
有關這篇文章的更多信息,歡迎大家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閱讀下載。
研究背景
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CMC)是由碳化硅纖維增強碳化硅基體構成的高性能材料,兼具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與熱化學穩(wěn)定性。其特性包括低密度、高比強度/剛度、耐磨損、抗熱震和良好的斷裂韌性,已廣泛應用于航空發(fā)動機熱端部件。然而,該材料的各向異性和加工難度導致制造成本較高,制約了其工業(yè)化應用。
針對加工難題,特種加工技術展現(xiàn)出潛力:電火花加工存在導電性差和材料去除率低的問題;激光加工易產(chǎn)生熱損傷和幾何缺陷;超聲輔助加工雖能改善表面質(zhì)量,但受臨界速度限制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傳統(tǒng)磨削仍是主流工藝,相關研究已揭示材料去除機理:主要呈現(xiàn)脆性斷裂特征,具體形式包括基體破碎、纖維斷裂及界面脫粘等金剛石砂輪(特別是電鍍和燒結型)被證明是最佳加工工具,其中電鍍砂輪性價比突出,燒結砂輪則適用于高精度加工。本研究采用電鍍/燒結金剛石砂輪,通過正交試驗系統(tǒng)探究干式與水冷卻磨削對SiCf/SiC加工質(zhì)量的影響,為解決該材料精密加工難題提供新依據(jù)。
研究摘要
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由于其耐高溫和高比強度的特性,已成為航空發(fā)動機用先進材料之一。然而,作為一種難加工的硬脆材料,提高其加工質(zhì)量和效率是當前研究的關鍵問題。采用電鍍和燒結金剛石砂輪,在有無冷卻液的條件下進行正交磨削試驗,以磨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砂輪磨損程度為評價指標,探究不同砂輪種類及冷卻方式對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磨削加工質(zhì)量的影響。
結果表明:采用燒結金剛石砂輪磨削加工復合材料可得到更好的表面質(zhì)量和較低的磨削力,同時采用冷卻液輔助磨削會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由于電鍍金剛石砂輪在受到較大磨削力時其金剛石磨粒更易出現(xiàn)成片剝落現(xiàn)象,其使用結果與燒結金剛石砂輪的相反,且電鍍金剛石砂輪的磨損形式除磨粒損耗外還包括磨粒的燒傷、脫落等。當粗加工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時,應在干式磨削條件下使用電鍍金剛石砂輪,并選取高轉速、低進給速度及較小磨削深度的磨削參數(shù);當精加工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時,應采用燒結金剛石砂輪,并采用水冷輔助方式來顯著提高工件加工表面質(zhì)量。
研究結論
本研究系統(tǒng)考察了電鍍與燒結金剛石砂輪對SiCf/SiC陶瓷基復合材料的磨削性能,結果表明:燒結砂輪具有更小的磨削力和更高的磨削力比,能獲得更優(yōu)的表面質(zhì)量,而電鍍砂輪在水冷條件下會增大表面粗糙度;砂輪磨損分析顯示電鍍砂輪主要表現(xiàn)為磨粒脫落和鍍層剝落,燒結砂輪則以磨粒損耗為主;基于加工需求,建議粗加工采用電鍍砂輪干式磨削(高轉速、低進給、小切深),精加工選用燒結砂輪輔以水冷,為SiCf/SiC復合材料的精密加工提供了工藝優(yōu)化方案。
部分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