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已經收官。對于光伏行業來講,盡管大部分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回暖信號已在半年報中隱現。
“從整體情況來看,光伏企業上半年整體業績有喜有憂,一些在技術、渠道、資金等方面具有優勢的頭部企業的業績開始逐步修復,但行業分化情況也越發明顯,二三線企業的經營持續承壓。”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業的深度調整仍在持續,下半年行業整體的盈利有望進一步修復,在技術創新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有望率先穿越周期。
回暖信號隱現
上半年光伏行業雖然仍整體承壓,但部分在成本、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已出現盈利修復的信號,開始減虧或盈利。
從隆基綠能的半年報來看,隆基綠能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5.69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52.31億元,減虧幅度同比超過50%。其中,今年第二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1.33億元,同比減虧60.66%,環比減虧21.10%。
“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在技術溢價與成本管控的雙重發力。”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憑借BC技術的差異化優勢,上半年公司的BC產品暢銷全球70多個國家或地區,尤其在歐洲、亞太等高價值市場表現搶眼。
另一家BC技術企業上海愛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旭股份”)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3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7.45億元,同比虧損收窄86.38%。值得一提的是,愛旭股份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實現單季度盈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3億元。
“上半年的技術迭代主要集中在BC技術、HJT技術、鈣鈦礦技術以及疊層技術的進步上,尤其BC技術,今年上半年已經在加速量產和市場滲透。”屈放稱。
愛旭股份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N型ABC業務產銷兩旺,在行業底部周期保持強勁增長,ABC組件出貨量達到8.57GW,同比增長超400%。
“公司的BC技術不僅實現了差異化突圍,更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高效、美觀、可靠’的形象。”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表示。
“展望下半年,光伏行業‘反內卷’持續推進,產業鏈價格有望持續回暖,包括BC技術在內的具有領先優勢的產品的盈利空間有望進一步修復。”上海濟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丁炳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反內卷”持續加碼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上半年一些光伏企業業績的逐步修復,除了自身在技術、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外,還有光伏行業“反內卷”成效初步顯現等因素。
7月份以來,光伏行業的“反內卷”持續加碼。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座談會進一步強調“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價格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劍指“反內卷”,將光伏等行業納入嚴管,推動行業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進一步規范光伏產業競爭秩序;8月22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加強行業自律的倡議,號召全行業共同維護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推動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的政策已經透露出全產業鏈協同治理‘內卷式’競爭的信號。”屈放表示,未來政策有望進一步深化和細化,光伏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有望逐步轉向技術、成本、質量等方面的綜合競爭。
一些頭部企業也在積極通過技術推動降本,提升競爭力。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顆粒硅平均現金成本(未含稅)26.22元/公斤,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且呈逐季下降趨勢: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37.84元/公斤降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25.31元/公斤。
隆基綠能仍在不斷地刷新效率紀錄,其BC電池研發效率達27.81%(ISFH認證),BC組件研發效率突破26%(NREL認證),展現出強大的技術迭代能力。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不斷地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光伏度電成本的下降,才能夠更好地推動能源轉型。”丁炳中表示。
而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的數據,近十年來,中國助力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下降60%和80%,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
“雖然光伏行業短期面臨壓力,但隨著政策的深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新興市場的不斷崛起,那些堅持創新,秉承長期主義的企業有望率先穿越周期,持續推動全球的綠色能源轉型。”丁炳中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