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加工的眾多工藝中,磨削加工占據著重要地位,而磨片作為磨削加工的核心工具,其性能和特點直接影響著加工的質量與效率。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磨片這一不可或缺的工業利器。
磨片的發展歷程
人類對磨削加工的應用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的母系社會時期,人們便通過簡單石頭相互摩擦制造出石器,用于捕獵和耕種,這便是磨削的雛形。隨著時間推移,北魏時期崔亮創造了水磨用于糧食加工,晉代劉景宣發明可同時運行八盤天然巖石磨盤的石磨,唐朝出現陶磨及磨碾。宋朝時存在九轉速磨,十三世紀元朝時,中國人用天然樹膠將貝殼粉粘在羊皮紙上制成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涂附磨具,幾乎同一時期,意大利人也開始使用簡單涂附磨具。指南針的制造同樣離不開磨削。這一階段,磨削加工利用的磨料磨具及機械都較為簡單。
1840 - 1900 年前后,隨著工業發展,被加工材料硬度不斷提高,簡單磨料磨具無法滿足需求。人們開始尋找硬度更高的天然材料,如天然剛玉、黃寶石、天然金剛石等,將其破碎后與陶土混合燒成磨具進行加工。但天然磨料存在產量不集中、數量有限、質量不穩定等局限性,與飛速發展的工業逐漸不適應。
十九世紀后期到二十世紀初,磨削加工迎來重大變革,人造磨料出現。1893 年美國卡不倫登公司 E.G 艾奇遜利用電阻爐發明了 SiC 人造磨料,隨后人造剛玉磨料也被發明。這些人造磨料的出現意義非凡,結束了人類只能依賴天然磨料的歷史。此后,工業領域獲得了大批價格低廉、質量穩定、產量穩步增加的人造磨料磨削工具,推動了被磨材料加工的迅速發展,同時磨削加工的發展也促進了磨料磨具的進步。這一階段又可細分為多個時期:1900 - 1920 年左右,除無心磨床外的所有磨床相繼出現,推動了汽車、軍工、電極工業的發展;1920 - 1949 年前后,磨床機械從機械傳動發展到液壓傳動,部分實現自動化,無心磨床設計成功并投入使用,同時對磨削過程的研究從經驗方法轉向理論分析;1950 - 1980 年前后,英、法、美、德、意以及前蘇聯對人造磨料進行普遍研究并實現工業性生產,磨料及磨具質量大幅提高,工業發達國家磨床在機床總量中的比重達 10% 且不斷上升,我國也有一批重要磨料磨具項目建成投產。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磨料磨具行業在提高磨床精度、自動化程度、開展高速研磨、高精度和高光潔度磨削、強力磨削、寬砂輪和多砂輪磨削、提高加工生產率、發展特殊磨削或成型磨削、試制超硬磨料磨具等方面進行研究或改進。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磨具得到發展,尤其是人造金剛石磨具已形成較為完整、成熟的加工技術領域。
進入九十年代,磨料磨具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品種日趨多樣化、專業化,科研與銷售成為關鍵。我國涂附磨具在品種和質量上與國際存在差距,急需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高檔產品水平以滿足市場需求。
磨片的工作原理
以制漿造紙業中磨片的應用為例,“三分造紙,七分打漿”,打漿是利用磨片齒紋的機械作用處理紙漿中的纖維。磨片設計一直沿襲比刀緣負荷(SEL)理論,如今研究表明,還需充分考慮比表面負荷及流變效應等因素。比刀緣負荷理論通過磨漿機的有效功率(凈功率)N、轉速 n 以及磨片每轉切斷長 L 三個方面,來描述和表征打漿特性,即磨漿機轉刀齒與定刀齒齒緣交會單位長度上沖擊剪切絮聚纖維的有效負荷。磨片通過這種齒紋的機械作用,使紙漿中的纖維疏解、適度切斷和分絲帚化,同時讓纖維吸水潤脹,具備較高彈性和塑性,滿足造紙機生產要求,使生產出的紙張達到預期質量指標。
磨片的分類
磨片的種類豐富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錐形磨片:在特定的磨削工藝中,因其獨特的錐形結構,能夠在一些對磨片接觸角度和磨削范圍有特殊要求的場景發揮作用,例如在某些精細管材內壁的磨削加工中,可根據管材內徑和磨削需求選擇合適規格的錐形磨片。
2.圓盤磨片:這是較為常見的類型,廣泛應用于各類平面磨削場景。在金屬板材的表面打磨,去除板材表面的氧化皮、銹跡等,使其表面平整光滑,滿足后續加工或使用要求。
3.熱磨機磨片:主要應用于熱磨工藝,比如在木材加工行業,將木材原料通過熱磨機磨片的作用,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纖維分離,為后續纖維板等產品的制造提供原料。
4.疏解機磨片:重點在于對物料的疏解功能,在制漿造紙過程中,對初步處理后的紙漿進行進一步疏解,使纖維分散更均勻,提高紙漿質量。
5.熱分散磨片:常用于物料的熱分散處理,例如在塑料回收行業,對廢舊塑料進行加熱軟化后,通過熱分散磨片將塑料顆粒分散開,以便后續重新造粒或加工。
造紙磨片現有 HY Cut fin、Broom fin、Soft fin、Ease fin 四大類別,不同類別在齒型設計等方面存在差異,以滿足不同的打漿需求。
磨片的材質
磨片材質的選擇至關重要,需綜合考慮耐磨性、抗沖擊韌性等因素。在磨片制造和使用的發展歷程中,眾多材料都曾被采用:
1.石材:早期曾被用于磨片制造,但其耐磨性相對較差,如今在一些對磨削要求不高的簡單場景可能還會使用。
2.灰口鐵:具有一定的強度和耐磨性,但在面對高硬度材料磨削時,表現相對有限。
3.鎳硬白口鐵:耐磨性優于灰口鐵,在一些特定工業磨削場景有應用。
4.高鉻鑄鐵:因其良好的耐磨性能,目前在磨片制造中占據主導地位,常用于對硬度較高材料的磨削,如在礦山機械零部件的磨削加工中。
5.鎳鉻合金:綜合性能較好,在一些對磨片性能要求較為苛刻的場合使用,例如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精密磨削。
6.多元合金:同樣因良好的耐磨性能,在磨片制造中廣泛應用,具有表面粗粒的多元合金磨片對纖維有更好的分絲帚化作用,在造紙等行業有重要應用。
7.不銹鋼:具有耐腐蝕等特性,在一些對磨片有特殊環境要求的場景使用,如食品加工設備零部件的磨削,防止磨片生銹污染食品。
8.碳化鎢:硬度極高,耐磨性極佳,常用于超硬材料的磨削,但成本相對較高,在一些高端磨削領域應用。
9.高分子聚乙烯: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和一定的耐磨性,在一些對材料表面損傷要求較低的磨削場景有應用,如一些塑料制品的表面修整。
10.改性尼龍:綜合性能良好,在一些特定的工業和民用磨削場景中使用。
11.陶瓷:具有高硬度、耐磨等特點,在陶瓷加工等領域應用較多,自身材質特性與被加工材料適配性好。
12.金剛砂:硬度高,是制造磨片的常用材料,尤其在對硬度要求較高的磨削作業中應用廣泛,如石材加工中的粗磨工序。
磨片的應用領域
1.制漿造紙業:磨片是磨漿機的核心部件,不同齒型的磨片通過對紙漿纖維的處理,決定了紙張的質量和性能。例如,HY Cut fin 切割鰭系列磨片適宜偏游離狀打漿,能在較低動力消耗狀態下快速降低長纖維濕重,提高紙張勻度;HY Soft fin 軟鰭系列適宜短纖維漿種,可保持纖維長度,減少濕重流失;HY Ease fin 疏解鰭系列疏解與泵送能力強,能降低電耗,提高出率;HY Broom fin 掃帚鰭系列對纖維分絲帚化作用較強,利于打漿度的提升。
2.金屬加工領域:
金剛石磨片:可用于修整焊接接縫,使焊縫平整光滑,提高焊接部位的強度和美觀度;去除金屬表面的氧化層,恢復金屬原本光澤,為后續表面處理做準備;還能用于切割金屬,滿足不同形狀和尺寸的加工需求。
砂輪磨片:廣泛應用于去除金屬表面銹跡,使金屬表面潔凈;修整焊接處,優化焊接外觀和質量;對金屬表面進行磨削,滿足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切割磨片(金屬切割磨片):專門用于切割金屬管道、鋼材等,在建筑施工、機械制造等行業的金屬材料加工中發揮重要作用。
拋光磨片:用于將金屬表面拋光,使其達到光滑且有光澤的效果,常見于珠寶制作、金屬器具制造等對表面質量要求極高的領域。
3.石材加工領域:
金剛石磨片:可對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進行切割,根據設計需求將石材加工成不同形狀和尺寸;對石材表面進行磨光處理,提升石材表面的光澤度和光滑度,用于建筑裝飾、石材工藝品制作等。
切割磨片(石材切割磨片):在石材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用于將大塊石材切割成所需規格,是石材加工的基礎工序。
4.混凝土加工領域:金剛石磨片用于去除混凝土表面的不平整,如在地面施工中,將不平整的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去除混凝土表面污漬,恢復表面潔凈,使混凝土表面滿足后續使用或裝飾要求。
5.陶瓷加工領域:陶瓷磨片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和切割性能,可用于切割陶瓷瓷磚,滿足不同裝修和工藝需求;對陶瓷盆、陶瓷雕塑等進行磨削和雕刻,實現精細的陶瓷制品加工。
6.其他領域:
鉆孔磨片:可在金屬、混凝土、石材和陶瓷等各種硬質材料上進行鉆孔操作,廣泛應用于建筑、制造和裝飾領域,如在建筑施工中安裝門窗、管道時的鉆孔作業。
3M? Cubitron? II Roloc?鋼紙磨片 982C:適用于邊緣倒角、打坡口、焊縫磨削,去除氧化皮、凹坑和缺陷以及溝槽加工等中型至重型碳鋼切削應用場合,采用 3M 精密成型礦砂,具有出色的性能和打磨效率,砂碟使用壽命大幅提升。
紫金剛帶孔磨片:可去除一般涂層和拋光表面,可用于不銹鋼、低碳鋼、鋁、塑料、水泥、木材和石材表面,重載型具有相當高的切削率和較長的刀具壽命 。
磨片在工業生產和材料加工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磨片的材質、設計和制造工藝也在持續創新,以滿足日益多樣化和高精度的加工需求。無論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新興的高科技產業,磨片都將繼續發揮其關鍵作用,推動材料加工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能讓大家對磨片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在相關工作中更好地選擇和使用磨片,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