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特別硬的砂輪(叫燒結類超硬砂輪)特別好使,因為它夠硬、特別耐磨、用得久。不過,再好的東西用久了也會變鈍或出問題。這時候,你可能就想:這砂輪還能不能修修接著用?這份指南就告訴你:
哪些砂輪值得修,哪些該扔掉?
如果要修,具體該怎么做?要注意啥?
一、 啥樣的砂輪值得修?啥樣的該換新?
值得修的砂輪:
磨得不均勻的砂輪: 砂輪表面有的地方磨得多,有的地方磨得少,坑坑洼洼的。這樣磨出來的活兒表面質量就不好。這種修一修,磨平了就能接著用。
轉起來亂晃的砂輪: 砂輪用久了或者操作不當,轉起來不穩,會抖、會響。這種也得修,把它弄平衡了才行。
砂粒掉得厲害的砂輪: 砂輪表面那層磨東西的砂粒掉了很多,磨起來明顯不給力了。這種修一修,重新補上砂粒還能用。
不值得修,該換新的砂輪:
只是輕微磨損的砂輪: 砂輪看著舊了點,但磨出來的活兒質量沒問題,效率也還行。這種就別折騰了,接著用就行。
“骨架”壞了的砂輪: 砂輪里面那個金屬(或別的材料)做的“骨架”(基體)要是裂了、變形了,那就算修了表面也沒用,磨起來還是不行。這種直接換新的吧。
二、 新砂粒層怎么做?
修砂輪,關鍵是給它做個新的、能磨東西的表面層(磨料層):
準備材料:
挑合適的超硬砂粒(比如金剛石、立方氮化硼)。
選好能把砂粒粘在一起的“膠水”(結合劑,比如陶瓷的、金屬的)。
準備好其他配料,比如填縫的、幫助混合的。
混合壓緊:
把砂粒、“膠水”和其他配料按比例混勻。
把這堆混好的料倒進模具里,用力壓緊實,壓成需要的形狀和厚度(這就是新的砂粒層毛坯)。
高溫“烤”制(燒結):
把壓好的砂粒層毛坯放進高溫爐里“烤”。
高溫下,“膠水”會融化并牢牢粘住砂粒。具體要多高溫度、烤多久,得看你用的砂粒和“膠水”是哪種。
三、 舊砂輪“骨架”怎么處理?
修砂輪不光做新表面,舊的那個“骨架”(基體)也得收拾干凈、弄結實:
洗干凈、查毛病:
用專門的清洗劑把舊“骨架”上的油、灰都洗干凈。
仔細檢查“骨架”有沒有裂、有沒有變形。有毛病能修就修,修不了就只能換新的“骨架”了。
打磨表面:
把“骨架”要粘新砂粒層的地方打磨粗糙(比如用噴砂、砂紙磨)。這樣新砂粒層粘上去才更牢。
校正位置:
用工具把舊“骨架”的形狀和大小調整到位。
在“骨架”上標好位置,這樣新砂粒層能粘得正、粘得準。
四、 新砂粒層和舊“骨架”怎么粘一起?
選好“膠水”(粘接劑):
根據砂粒層和“骨架”的材料,選一種粘得牢、耐高溫、耐腐蝕的專用“膠水”。
涂“膠水”:
把“膠水”均勻地涂在舊“骨架”要粘接的地方,涂勻、別留氣泡。
新砂粒層的背面也涂上一層“膠水”。
粘上、夾緊、晾干:
把涂好“膠水”的新砂粒層對準位置,緊緊貼在舊“骨架”上。
用專門的夾具把整個砂輪牢牢夾緊,防止粘的時候變形。
讓夾緊的砂輪在合適的環境下晾著(固化),等“膠水”完全干透變硬,粘結實。
五、 修砂輪要特別注意啥?(注意事項)
盯緊每一步的溫度、時間、壓力: 無論是做新砂粒層、處理舊“骨架”還是粘接,溫度多高、時間多久、壓力多大,都要嚴格按要求來。這直接關系到修好的砂輪好不好用。
粘接必須嚴絲合縫: 粘的時候,新砂粒層和舊“骨架”必須貼得緊緊的,中間不能有空隙或氣泡。這樣砂輪才結實,磨起來才穩。
“膠水”要選對: 一定要根據砂輪的材料和它干活的環境(比如溫度高低、有沒有冷卻液)來選合適的“膠水”,不然粘不牢或者用不久。
保持干凈! 整個修砂輪的過程都要注意防塵、防油污。臟東西混進去,砂輪質量就差了。
修好也要常檢查: 修好的砂輪不是一勞永逸,平時也要注意保養和檢查,發現問題早點處理,這樣才能用得久。
總結:修這種超硬砂輪是個技術活,每一步都要仔細小心,把好關。只要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新砂粒層、處理好舊“骨架”、粘接結實,修好的砂輪就能恢復“戰斗力”,磨得又快又穩,滿足各種精細加工的需要。